首页 关于我们 律师团队 劳动法律顾问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代理 劳动法律培训 联系我们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 违约金 经济补偿金 试用期 商业秘密 竞业限制 劳动法律专业知识

 

违法解除终止双倍赔偿 规章制度 赔偿金 辞职与辞退 服务期 劳务派遣 企业管理 劳动人事争议案例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诉讼 劳动报酬 加班费 仲裁时效性 年休假 社会保险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离职逢时也能日进斗金

 

中国劳动法律师网  http://www.laodongfalvshi.com

 
 
据媒体报道,IBM日前透露部分裁减人员和机构的计划,它将在全球裁员1万到1.3万人,关闭10个数据中心,其中8个在欧洲,关闭59个办事处。几乎同时,英国著名的广播公司BBC拟采取的一项近4000人的裁员计划,以达到节约开支6.63亿美元的目的;而从美国惠普公司传来的最新消息是,新任CEO马克可能会在未来两个月内公布公司重组方案,预计裁员将达1.5万人。此外,奥林巴斯宣布将裁员4000人,UT斯达康、爱立信、京瓷等通信制造商也都纷纷宣布裁员数百到上千人不等,而且不少裁员计划涉及到中国员工。

跨国公司为何选择裁员?

跨国企业出现大规模裁员归纳起来无非这样几种:其一是公司有并构重组计划(包括兼并或被兼并);如康柏与DEC的合并,同行公司的架构合二为一,很多职位发生重叠,同一个位置,选择了AB就只能离开或者选择其他部门;其二是公司业务方向转变,如IBM公司放弃了PC业务,这个部门的员工很可能就全部被削减了或转移给下家;其三是公司经营状况发生问题,利润或者业绩达不到预期理想的目标要实施裁员计划。曾在瑞典ABB公司、和中加拿大公司、美国康柏公司等多家跨国公司担任过HR的赵朴这样对记者说。

通常情况下,在大规模裁员之前,是会有预警信号的。赵先生作为人力资源总监亲历过康柏和DEC以及HP的两次并购重组。在并购重组计划制定并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后,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就开始分批召集不同部门的员工开通气会,这个沟通主要是请员工对公司制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跨国公司的高层领导,比如大中华区的负责人必须到会听取意见。同时,公司会花钱请专业的职业设计专家,搞讲座和培训。培训人数必须覆盖全体员工的90%以上,专家们会在培训中告诉员工当发生变化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同时将重组计划宣布给员工。另一方面,专家会对裁员带来的问题解答,比如当裁员过后出现生产力下降时,员工要如何调整自己,重新回到原来的工作状态中来,包括心理辅导。虽然此时员工们并不清楚谁会离开,谁会留下,但他们心中明白,业绩不好的个人或部门最可能被裁掉。

跨国企业裁员补偿令人俯首

我过去是做IT系统集成的研发人员,2002年底,公司出资方美国一家上市IT公司调整业务方向,把原来这块不再赚钱的业务舍弃了,很快,从研发到销售的七八十名公司员工都必须面对的选择是另谋饭碗。但由于公司体制的构架都来源于美国本土公司,大家几乎没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了自己应该得的经济补偿。我当时在公司干的时间才刚满一年,按照N1的补偿,我拿到了将近1.5万块。学人工智能毕业的于阳现在仍在IT行业工作,回忆起这段生平遭遇的第一次裁员经历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原来在HP公司的成都办事处工作的庞静则属于选择主动离开的那种,公司宣布重组裁员的时候正赶上她怀孕待产,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她完全可以安心地在家待产,休完产假还会有半年的哺乳期,裁员名单中肯定不会有她。当时她的收入每个月不到1万元,但公司裁员方案中,对于主动离职的员工,HP采用的是企业平均工资作为裁员补偿基数,每月补偿高达1.8万元,同时还执行的“N3”政策,庞静仔细算了一算,裁员补偿金还多于她休假内的工资收入,况且生完孩子再找份工作对她来说也不难。权衡再三,她主动递交了辞职信。

前面提到的赵先生透露:与国内企业相比,各跨国企业对于雇员管理体制要完善得多,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差距比较明显。如果把跨国企业之间比较,美国公司的制度更人性化、欧洲国家的公司福利好,但在裁员问题上,各国企业的处理还是有所不同,而且同样一个国家的不同公司,因为不同的HR采取的方式也会不一样。

一般情况下,很多跨国公司都会给出“N+1”“N+3”的经济补偿(N是代表你在该公司工作的年头,按我国《劳动法》中规定:工作满1年必须补给你1个月的工资,大部分的跨国公司还会另外多给出员工13个月的补偿),除此之外,好的公司在终止劳动关系的过程中,还允许员工继续自己手中的项目,而且不排斥他们拿着公司的名片去找工作。

不仅如此,公司还花钱找专业的职业咨询和心理咨询公司帮助员工做培训、甚至帮助他们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总之,跨国公司的裁员理念是:辞退员工是一次性投入,要花钱并且尽可能对员工好。只要在允许的预算范围内就一定给员工高的补偿。因此,跨国企业的员工们,还有的在公司提出重组裁员计划后,主动申请离职。当然这些并不适用那些有财务危机而裁员的公司,也不包括因违反公司规定而被辞退的员工。赵先生补充说。

裁员过程学问大

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通常是裁员计划的具体实施者。但HR也有水平高低,比如对那些业绩不好的职员可以通过私下谈话的方式解决,在不影响他将来寻找新工作机会的前提下,让他主动提出辞职,而且还不会跟公司讨价还价。

资深HR赵先生说:原本在裁员计划中,我们想把沈阳办事处的一位女员工解雇,但前两天她突然拿了公司的一台笔记本电脑,以生病为由休假。如果她的身体真有病,公司就失去裁掉她的理由。后来经过翻查资料发现,她是通过外企服务集团签的合同,还一个月就到期。于是公司迅速地通知她,将不再续签合同,并将其档案退回给外企服务机构。同时公司方面提出:只要她交还电脑,将给予她一定补偿。

应用心理学博士后宋国平告诉记者:“2005年中国首届心理咨询服务国际论坛63日举办,将会做EAP在企业实际应用方面的研讨。因为近来国内一些大企业或者IT行业开始出现类似服务需求,如裁员之后怎么办就是其中一项,这些服务项目都非常个性化和细致。我们对于在裁员计划中离去的员工,要尽量不伤害他,而对于留下来的员工,从心理层面要尽可能让他接受事实。

盛心网高级心理咨询师张丽告诉记者,一旦企业公布裁员计划,离开公司的员工和继续留下来的员工在心理上都会有所触动,离开的员工往往容易焦虑、抑郁,严重的留下心理创伤,或者出现攻击性行为;而留下来的员工会产生不安全感,心里没底。这两部分员工都需要进行心理辅导,消除他们的焦虑情绪。因此最好是根据个人的不同状况,提供一对一的咨询和辅导。

中外公司用人之比较

合同

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在其他国家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从来都只有合同的起始期限,而没有合同的终止日期。如果雇主和雇员双方感到彼此不再适合的时候,可以通过双方协商的途径终止劳动关系。

我国《劳动法》中规定,合同必须有起始和终止日期,使在跨国公司工作的中国员工所享有权利义务上的公平。跨国公司的中国员工劳动合同现如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外企服务集团签订的每年一续签的合同,另一种是通过跨国公司总部审批后,直接与外企签订的无期限合同,业内称为Open Contract,签订这种合同一般都是企业高管。

职位

跨国公司发生并购后,通常一个职位会出现两个人竞争,这时外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会选择服务周期长的员工担任要职,安排剩下的另一名员工选择其他部门担任同级别的职务。外企职场中,女员工因为休孕产假失去职位的情况并不多见,公司要么保留其职位,要么等她休假回来后在新部门中安排。

在国内公司,因为生育失去职位的女性极为常见。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大中城市,一个职位会有多个人竞争。因此,城市里会引发要工作还是要孩子的热烈讨论。

理念

跨国企业对裁员十分敏感,尤其是日本企业甚至把裁员当作公司的不光彩事件对待。在裁员过程中,他们会竭力做好安抚工作,尽可能地给予赔偿,专门做出预算,并出钱请专家做心理辅导和培训,希望把事情办好。

国内企业对裁员事件往往采取回避态度,希望花尽可能少的钱把问题解决,还有少数企业在招聘之初就抱定一种短期行为的心理,不关心员工职业发展,更没有裁员之中的培训和心理辅导。

案例

个案一 遭遇突如其来的解雇

某全球500强跨国企业中的人力资源高管祝兵,在到一家公司三个月时,与部门领导因为工作方法发生冲突,原以为工作上的争执过后会归于平静,一切都按着正常的状态继续着,但就在祝兵订好机票和房间,准备出差去武汉处理一件棘手的案子的那一天,公司的副总叫他一块吃午饭,吃到一半的时候,副总突然说道:下午你就收拾一下东西去财务结(账)吧。理由是公司现在还需要他,他不能容你,你只能选择离开。当时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的祝兵停顿了几秒钟后,说服副总让他处理完手头的这个案子再说。这件事被他处理得漂漂亮亮,后来也没人再提离职一事。直到祝兵找到了一家满意的公司主动辞职。

个案二 离职中抓住金色降落伞

JIMMY
是专门处理棘手问题的高管能人,凭借多年跨国公司的经验和对政策的潜心研究,在工作中如鱼得水。但因为过于锋芒毕露,他与并购另一方的首席执行官产生了隔阂,很多事情处理时选择了向全球总部跨层汇报,不知不觉积攒了矛盾。后果是总部委派大中华区的老总劝说他工作不开心不如换个地方,还许诺给他最高级别的赔偿和体面的安排。JIMMY无话可说,接受了公司单独为他安排的一切:四个星期的往返香港培训公司的机票、酒店,接受从澳大利亚发来的问卷测试,测评后对其实施一对一的职业咨询分析和心理辅导,看他到底适合做什么,甚至为他专门做一场模拟面试,并拍下全过程,让他在录像中看到自己在哪些细节上还需要完善等。国内目前几乎没有这样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