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员工离职遭遇“恐怖模式” |
|
中国劳动法律师网
http://www.laodongfalvshi.com |
|
|
当骨干员工提出离职时,有些主管总是“模式”化地进行挽留,乃至不择手段。其实这并不是对人才的重视,而是一种辱没,是对员工,也是对企业。
找工作难,离职也难?
离职本是一件平常事,但在S所供职的那家公司里却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公司倒不是不让员工离职,只是一旦员工主动提出离职,便要经过令人恐惧的“三关”。最后员工即使离开了,也是蓬头垢面。
第一关是“眼泪关”。公司是一位女老板,当核心员工提出离职后,她在找员工谈话时,总是苦诉其办企业如何之难,自己如何为员工着想。说到“痛心”处还要掉几滴热泪,大施“苦肉计”,以此唤起员工同情与怜悯,乃至留下来不走。
第二关是“恐吓关”。如果员工不吃“软”的话,老板就会变脸,给离职员工来点“硬”的,什么离职不给工资,甚至拿“黑社会”来恐吓员工,告诉员工“黑白两道都通”等等。
第三关是“辱没关”。如果拟离职员工过了前两关,第三关则最难过,因为员工在人格上难以接受。老板把离职员工过去的工作贬得近乎一无是处,更把员工的“伤疤”揭开,让员工感觉到自己亏欠企业,搞得员工没有颜面,乃至有些狼狈不堪。
都说如今找工作难,其实离职也难。如果每个离职员工都在这种“离职模式”下走出企业大门,相信没有人会愿意再回头看一看这个曾经服务过的企业。按照传播学上的“250法则”,每个人都可能通过口碑影响到250个人,如此传播下去,将来还有谁愿意承受这种离职的折磨而愿意走进这家企业?简单地说,这位老板的“留人”策略就是“一哄、二吓、三辱骂”,大有“留不下你就羞辱死你”的味道。然而,老板羞辱的不是员工,而是自己和企业。
2002年,吉林省长春市以火锅经营为主业的川王府酒店集团,把离职员工送到设在吉林北山的“反省基地”进行“面壁反省”,此事被长春市各大媒体曝光后企业界一片哗然。试想,在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人力作为资本逐步登上历史舞台的今天,构建如此之恐怖“离职模式”的企业,又怎么能留住人才?
员工离职谁之过?
优秀员工提出离职,企业和老板要积极自我反思,找一找自己的原因。企业是否给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否给员工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薪资?是否给员工提供了无后顾之忧的福利待遇?是否给员工提供了一个任其发展的平台?……皇明太阳能集团总裁黄鸣认为:对于人才,是狮子就给你一片森林,是老虎就给你高山,是蛟龙就给你江河。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没有高山、森林、江河,老虎、狮子、蛟龙也就不可能存在。企业大小、薪金等只是员工去留的一部分关键因素,员工的发展空间、工作环境、信任、沟通同样必不可少。如果一个企业既不让员工快乐,也不让员工发展,还不让员工赚钱,那么,优秀员工留下来的理由何在?
人力资源管理本身就包含着进、管、出三大环节,给员工一个出口又何妨?或者说给员工一个顺畅的出口又何妨?离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只是一个程序问题,而绝对不应复杂化为“模式问题”。面对员工的离职,老板们应该思考的是:既然员工要走,就证明企业还存在问题和不足,这也正是企业所要努力纠正和完善的地方。老板的高明之处应该是从员工的“叛离”中找差距,而不是迁怒于员工。在很多企业,员工离职面临着种种利益不对称,诸如老板炒员工可以不按《劳动合同》约定提前一个月提出,而员工离职却必须走“程序”,即使不签合同也要提前一个月。即便如此,个别老板还要在员工工资方面做点小文章,打点小主意。其实,妥善对待员工离职的重要性不亚于选拔优秀的新员工,把员工离职问题处理好了,才会吸引更多的优秀员工加盟,这是一个循环机制。
老板如何自破枷锁?
企业建立规范的管理“模式”,就是为了多一分“法治”,少一分“人治”。如果老板过于强调“人治”,过于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企业管理,内部矛盾就必然会增加。因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企业依靠高压政策是难以约束员工的。曾有这样一家企业,老板为防止销售人员携款出走,在公司销售办公会上,竟然道出“如果谁损害企业利益,我就追杀他到天涯海角”之狂言。结果,老板的形象不仅在员工心中大打折扣,反而激怒两位员工铤而走险携款出走。
人才市场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双向选择”,老板和员工拥有对等的“自由度”(在相互负责任的情况下)。双方合作的前提是平等、自愿、互利,否则利益的天平就必然会失去平衡。明智的老板应意识到员工离职问题在“砝码”上,而不是员工。现今,很多企业都在打造“铁三角”品牌,即企业品牌、老板品牌、产品品牌的三位一体。这就要求老板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工程”,不要把员工离职复杂化,给员工离职一个顺畅、快乐的出口,别再为离职员工设置“模式”这堵墙!这样自己赚取口碑,又让离职员工快乐,何乐而不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