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律师团队 劳动法律顾问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代理 劳动法律培训 联系我们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 违约金 经济补偿金 试用期 商业秘密 竞业限制 劳动法律专业知识

 

违法解除终止双倍赔偿 规章制度 赔偿金 辞职与辞退 服务期 劳务派遣 企业管理 劳动人事争议案例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诉讼 劳动报酬 加班费 仲裁时效性 年休假 社会保险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用人单位请谨慎使用您的辞退权

 

中国劳动法律师网  http://www.laodongfalvshi.com

 
 
    案例一、对离职员工发布“通缉令”成被告

   
据新闻晚报报道:2006830日,成都出版全国发行的《电脑商情报》A6版下半版上,刊出了一份抢眼的《严正声明》,并排刊印了六个人的证件照片、证件号码,其中列在第一位的是赖介婷。这份由游戏米果公司刊登的《严正声明》称,赖介婷等六位员工的竞业禁止期开始,任何公司或组织在竞业禁止期内,以任何形式雇佣上述六人,米果公司将对这六人及所在单位提起诉讼。声明中还表示,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米果公司将对这六个人提请国家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此外,声明中还专门列出:“被本公司开除之员工赖介婷小姐于717日下午1600非法进入本公司开发团队办公室,窃取公司财物、并非法使用本公司计算机设备,本公司已于200687日向公安局报案,目前此案正在受理中。”在《电脑商情报》上刊登了半版的“通缉令”之后,游戏米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坐在了被告席上,离职员工赖介婷———“通缉令”上的第一个人,认为米果公司侵犯了她的名誉权,便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赔礼道歉,消除不良影响,并索赔119000元。与米果公司一同坐在被告席上的,还有共同署名发布《严正声明》的上海得勤律师事务所,以及刊登这份“通缉令”的成都《电脑商情报》社。赖介婷,米果公司前员工,负责开发网络游戏。200674日,就在这份声明发布一个多月前,米果公司认为她破坏公司团结、违反劳动纪律,将她开除。“通缉令”上的另外五人,也是研发人员,2006816日离职。他们曾经是米果公司开发网游《如来神掌》的核心成员。赖介婷的代理人表示,从形式上看,这一声明很像通缉令,这是对赖介婷名誉权和人格尊严的侵犯。从内容上讲,这份声明编造事实:劳动仲裁部门已裁定对赖介婷的开除不成立,所以“开除”这个词是对她的诋毁;717日下午的事情,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米果公司却说正在受理中;米果公司还表示要追究其刑事责任,这也是一种诬陷。此外,米果公司说任何公司都不得聘用赖介婷,谁用就告谁,这已经侵犯了她正常的就业权。米果公司则表示,赖介婷企图出售公司游戏源代码,已使公司陷入危机,刊登他们的照片是挽救公司的唯一办法。在这份声明中,他们仅仅是申明了自己公司的权利,所依据的也都是事实,并不存在对赖介婷的诋毁,所以不同意赔偿。本案的第二被告得勤律所表示,刊登这份严正声明,该事务所事前并不知情,所以并不侵权。电脑商情报也向法院发了声明,表示该报是依据广告合同发布的这个版面,并无过错。

    
日前,此案在浦东新区法院开庭审理。由于原告不同意调解,此案将择日宣判。

    
案例二、公司诋毁已辞员工被判赔礼又赔钱

    
据新闻晚报报道:某家具公司对多家供应商发函,称被辞退的采购员张先生有不正当的商业行为,张先生认为公司侵犯了他的名誉权,将公司告上法庭。近日,上海市闵行区法院判令家具公司向张先生赔礼道歉,并支付张先生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张先生原来在家具公司负责采购,后公司以“严重失职,对公司利益造成重大损失”为由,辞退了他。该公司还向多家供应商发出声明,称张先生已被辞退,无权代表公司进行任何采购业务,调查发现张先生与个别供应商存在不正当的商业行为等。公司向公安机关报案,称张先生有利用职务之便接受商业贿赂的嫌疑,公安机关经审查后,认为公司的控告没有犯罪事实,不予立案。

    
法院认为,家具公司尚无充分证据证明张先生在任职期间有不当行为,就草率地向多家供应商发函,在该函中所作的不实记载,是对张先生劳动、工作情况的负面评价,该评价在事实上降低了对张先生的社会评价,并对其今后就业、求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公司行为侵犯了张先生的名誉权。

    
点评:这两个案例说明了同样一个问题,即用人单位辞退权的边界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具有可以辞退的情形的,用人单位在履行法定的程序后,可以辞退员工。但是,这个辞退权有边界的,公司在行使自己权利时不能跨越这个边界。尤其是在公司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后,还存在其他纠纷或事项未办理妥当的,应该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来解决,不可以诋毁、诬蔑已离职的员工。否则,这种行为就将侵犯到员工的名誉权或其他民事权利。

    
需要指出的是,现在的企业还要慎用“除名”和“开除”,因为他们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的色彩,那时候企业都是国有的,企业劳动者是国家的人,是录用制的固定工,人身依附关系很强。而现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是有期限的合同制,是平等的。用人单位可以在行使行政管理权时使用一些诸如警告、罚款、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等管理措施,但当用人单位使用开除、除名(其实也就是解除劳动合同)等手段处理员工的时候,用人单位已经是把自己当作于高于劳动者的地位来做决定,并且“除名”和“开除”带有一定的贬义,所以,无论发生什么情况,用人单位都无权将合同关系的另一方即劳动者开除或除名,用人单位的最高权利仅限于解除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