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律师团队 劳动法律顾问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代理 劳动法律培训 联系我们

 

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 违约金 经济补偿金 试用期 商业秘密 竞业限制 劳动法律专业知识

 

违法解除终止双倍赔偿 规章制度 赔偿金 辞职与辞退 服务期 劳务派遣 企业管理 劳动人事争议案例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诉讼 劳动报酬 加班费 仲裁时效性 年休假 社会保险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运用绩效管理 提升企业核心能力

 

中国劳动法律师网  http://www.laodongfalvshi.com

 
 

一、竞争力要素及竞争力模型

1.竞争力概念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企业能够有效地利用自身资源,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盈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长期因素,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源泉。

    2.要素组成

    构成企业竞争力的要素很多,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构成一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企业的存在状态发生作用。企业竞争力由四个要素组成,即环境关系、资源、能力、知识。

    (1)环境关系是指企业在竞争过程中所发生的或形成的各种关系。包括企业的所处行业状况,本企业的竞争态势;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国家对企业所处行业的政策,有无管制,对兼并、收购的态度以及对外资企业的态度等。经济社会环境,包括金融环境、技术创新环境、人文治安环境、环境保护等;

    (2)资源要素是指企业拥有或可以获得的各种物资和社会关系,包括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人力、材料、设备、专利(特许)、长期合作或通过协议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3)能力指企业运用部分资源以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技术和方法。包括市场营销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生产管理能力等;

    (4)知识指企业利用所掌握的能力综合运用资源的方法。包括战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主要指制度创新)、信息化能力、知识管理能力等。

    3。企业竞争力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层次性。企业竞争力系统是由资源、能力、知识三个层次组成的,知识处于竞争力系统的最高层次(核心能力是其中不可交易、难以模仿的部分),三个层次的要素又都处在企业的大环境要素中;

    (2)相互作用。构成企业竞争力系统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上一层次的要素是下一层次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没有下一层次要素的充分发展和相互作用,不可能形成上一层次要素。另一方面,上一层次要素及要素之间结构的改变会影响下一层次要素的形态及相互之间的作用;

    (3)动态性。构成企业竞争力金字塔的要素处在环境要素之中,环境要素的改变会对他们产生影响。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环境会发生变化,因此,不同时期企业的竞争力会有所不同;

    (4)内生性。企业竞争力的发展变化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兼并收购只是形成核心能力的手段,如果不能依靠自身力量对兼并收购对象进行整合,兼并收购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及特点

    核心能力是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持续生存和发展的优势的知识。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力中处于最高层次的知识,不仅具有竞争力要素的一般特性

  特点,而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1)不可交易性。核心能力是特定企业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学识,无法象其他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进行交易;(2)独特性。核心能力应是企业独一无二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3)价值优越性。能使企业在创造价值方面比竞争对手更具优势,能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价值和效益;(4)延展性。能为企业在打开多种产品市场时提供支持,为企业在一系列产品或服务中建立竞争优势提供帮助。

通过对企业竞争力系统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有一定规律的。核心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一级级逐层进行,即在分析环境要素的基础上,培养企业自身运用资源的能力,然后逐渐形成综合运用各种能力的知识,即核心能力;其次,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培养一种核心能力需要各部门、各方面共同努力;第三,高层次要素的变化对低层次要素的形态与相互之间的结构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这反过来又会促进核心能力的形成。因此,核心能力的培养既要从下到上一步步进行,又要善于运用上层要素的变化来促进核心能力的培养。 

用绩效管理手段提升企业核心能力 

 一、绩效管理是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有力手段

    企业绩效管理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重要手段,是培养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工具。企业的绩效管理经历了以人为中心、以工作为中心和以目标为中心的三个阶段(见图1)。目前在美国,

对业绩目标进行考核是评价经营者绩效的主要内容。

 

 

以个人为中心

(以个人的品格

或特征为标准)

 

 

--→

 

 

以工作为中心

(以工作的任务和

职责为标准)

 

 

 

 

以目标为中心

(以希望的工作

目标和结果为

标准)

                  绩效管理的三个阶段 

    随着管理实践的不断深入,企业业绩目标的考核内容也发生着深刻变化。美国60年代对公司股票价格进行考核,70年代对公司的每股收益率进行考核,80年代对那些被认为能准确预测股票价格的财务指标(如资产回报率及权益回报率等)进行考核,90年代,注意力转向能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价值的指标,很多非财务要素成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像产品质量、客户服务、研究发展等要素指标。 90年代末,许多美国大公司如苹果电脑公司、罗克沃特公司等采用的综合计分法就是一种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对公司的业绩进行考核的方法,这种考核方法由财务指标、客户服务指标、创新与学习指标及内部业务指标组成,其目的就是在考核员工业绩的同时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帮助企业建立竞争优势。

我国已有公司把绩效管理作为培养提升公司核心能力的手段而进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某集团公司以前对下属二级公司考核主要采取财务指标形式,依据二级公司完成的产值、利润情况确定公司经营者的年薪。经过几年的实践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二级公司只注重上交利润,不顾企业的长远发展,出现了“顺竿爬”现象,为了多交利润,有的企业减少研发费用、教育经费,甚至少提折旧。集团公司发现这种情况后,减少了二级公司每年的上交利润指标,并提高了经营者年薪的标准,想通过这种措施引导经营者消化潜亏,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但实际结果并不理想,二级公司并没有将注意力放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上。在这种情况下,集团公司在周密调查的基础上,决定采用综合计分卡方法对二级公司进行绩效评价(评价指标见表1),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经营者年薪结合起来,对二级公司的触动很大,  有的二级公司甚至将绩效评价作为公司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企业有了更明确的管理目标,培养提升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追求。

二、用绩效管理手段提升核心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绩效管理是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培养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在运用绩效管理手段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1.在确定绩效评价计划时要注意从培养企业核心能力的角度出发,将核心能力分解成下一层次的竞争力要素,这样层层分解,直到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制定评价计划,确定评价指标的过程就是一个对企业进行竞争力分析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对企业的核心能力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2.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从下到上的渐进过程,只能在拥有运用资源能力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形成核心能力,因此,核心能力的培养要从基础的工作做起。这就要求企业在设计绩效管理计划时要通盘考虑,不仅要对企业经营者制定评价标准,而且要对一般员工制定评价标准,使核心能力的培养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行动。  

3.企业的核心能力是指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的核心能力,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外部环境对企业核心能力的要求会有所变化,这种变化要反映在企业的绩效评价计划中。企业的绩效评价标准要随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及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而改变,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标准。

4.企业核心能力是综合运用各种能力的知识,由很多竞争力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因此,企业评价要反应这种要求,不仅要有定量指标,而且要有定性指标,要能全面反映核心能力的要求。

    5.企业竞争力模型中上一层次要素的变化会对下一层次要素的形态和相互之间的作用产生影响。在确定企业绩效管理计划时要利用这一特点,企业绩效管理指标的确定一定要有先进性,要能反映企业核心能力,在确定经营者的指标时更是如此。

6.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企业持续不断地努力,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企业绩效管理应反映这一过程。这里要十分注意两个环节:一是绩效管理指标的确定,指标确定的过程是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分析讨论过程,是企业管理人员统一认识的过程,要十分注意这一环节;二是企业绩效考核的结果要及时分析反馈,使被评价企业能够清楚评价结果,知道自己与优秀企业的差距,从而确定追赶策略。 

                          1   企业评价指标一览表

一级指标

    权重

     二级指标

    权重

 

 

财务指标

 

 

   0.5

 

经济效益指标

     0.15

    资产运营状况

     0.1

    偿債能力状况

     0.1

    经营现金流

     0.1

    资本保值增值率

     0.05

市场指标

0.2

市场营销能力

     0.1

顾客满意度指标

     0.1

 创新指标

    0.15

    人力资本指标

     0.05

    科技发展指标

     0.1

内部业务指标

    0.15

    标准化管理指标

     0.1

    信息化指数指标

     0.05